联系热线
400-008-9488
17600195723
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大道西313号
嘉实大厦东区6008室
联系人:子龙
552101652@qq.com
傍晚的渔港灯火刚亮,灶台上的铁锅已经冒烟。米粒提前沥干冷藏,只待锅温升至二百二十度,便与蛋液一同滑入。金黄在铁壁间翻滚,带着轻微爆裂声,像潮水拍岸。随后,切丁的章鱼肉、去线的虾仁、拆碎的蟹钳肉依次落锅,盐与胡椒沿着锅边游走,吊出深藏的海味。十几秒后,一把青豆与洋葱碎加入,颜色由单调的米白转为海浪的层叠绿蓝。几滴鱼露沿锅沿滴入,蒸汽腾起,仿佛把整片海湾浓缩进这一盘炒饭——这就是海鲜炒饭品牌每天重复却不重样的日常场景。
品牌的起点并不在厨房,而在离海岸三公里的小仓库。每天凌晨四点,当天捕捞的船只靠岸,泡沫箱被迅速分拣:带膏的梭子蟹优先拆肉,活跳的基围虾立即冰镇,墨鱼须在盐水中轻揉去膜。所有处理过程在低温室完成,避免鲜味流失。处理后的海鲜被真空分包,贴上捕捞批次与冷链时间,再装入恒温车,直送城市中心的中央厨房。与此同时,来自东北松嫩平原的当季粳米正经历另一场旅程:先蒸后晾,再经过一夜冷风干燥,使米粒表面形成薄薄硬壳,炒时不易粘连,却能吸饱海鲜汤汁。
中央厨房的锅台像一座小型港口,九口大铁锅同时开火,每口由一位师傅专守。铁锅呈四十五度倾斜,火焰舔着锅沿,形成均匀热幕。师傅左手翻锅,右手撒料,动作连贯得像舵手操舟。火候被拆成三个刻度:高温爆香海鲜、中温融合米饭、低温收汁锁味。整个炒制过程不超过两分三十秒,锅气升腾时,米粒跳脱如细沙,海鲜汁液裹覆其上,呈现出湿润却不粘腻的光泽。炒好后立即装入铝箔碗,抽真空并置入保温袋,三十分钟内配送至门店或外卖骑手手中,确保顾客揭盖瞬间仍能闻到海风与炭火交织的香气。
品牌对“锅气”有近乎固执的坚持。所有门店不设微波炉,只保留明火灶台与铸铁锅,师傅需通过三个月翻锅训练才能上岗。米饭与海鲜的比例固定在三比一,既不让海鲜沦为点缀,也不使其盖过谷物清香。调味只有盐、胡椒、鱼露三味,拒绝复合酱料,让食材本身说话。顾客可选辣度与葱量,但不可额外添加酱油或味精,以此保证味觉记忆的一致性。每份炒饭附赠一小袋烘烤紫菜碎,轻撒其上,口感从软糯转为酥脆,仿佛浪花在舌尖炸开。
视觉语言同样围绕“海与火”展开。外卖包装以深蓝为底,烫银线条勾勒浪纹,碗盖中央是一枚红色火漆印章,拆封时撕开火漆,像渔民拔锚起航。门店空间以原木与镀锌钢板为主,墙面投影实时港口画面,顾客抬头可见潮水起伏,低头便闻锅气蒸腾。品牌还推出“空碗回收”计划:洗净后的铝箔碗可兑换下次消费折扣,回收碗经高温消毒再压制成便携餐具,循环使用,减少一次性包装。
从港口到锅台,再到顾客手中的热腾铝碗,海鲜炒饭品牌把距离压缩成一条味觉航线。它不讲述宏大叙事,只反复练习同一动作:让米粒拥抱浪花,让烟火亲吻海风。当一粒米被送入口中,食客或许会想起某个夏夜的海岸,耳边是潮声,舌尖是炭香——这正是品牌想要留下的全部记忆。